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致富技术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当前的小麦管理

    信息发布者:hcc20170120
    2017-05-08 22:01:57    来源:上级下发   转载

    紧急通知:小麦扬花遇雨,要提防这些病虫了!


    小麦抽穗扬花期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期,也是防治小麦病虫害的关键节点。小麦此期,颖壳张开,病菌很容易顺利侵染麦穗。若是小麦扬花期遇雨,更要提防这些病虫了。


    一、小麦赤霉病


    由于年年都会存在大量的病菌,小麦抽穗至灌浆期,遇雨很容易发生赤霉病。


    小麦一旦染上赤霉病,一般减产10%以上,严重年份可减产20-30%,而且小麦籽粒中含有的毒素可使人畜中毒或流产,危害极大!

     

    ▲扬花期小麦赤霉病


    为保护农民利益,防止“谷贱伤农”,2017年国家继续在小麦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。经国务院批准,2017年生产的小麦(三等)最低收购价为2.36/公斤,保持2016年水平不变。


    但能不能卖到粮储部门的2.36元/公斤,还要看小麦的品质是否达标。因此,防治小麦赤霉病,降低赤霉毒素是关键。


    另外,小麦病粒超过3%(往年为4%),严禁收购入库,较往年标准提高1个百分点。


    提醒广大麦农,杨花期一定要注意防治赤霉病。



     

    小麦赤霉病防治:


    防治小麦赤霉病,要注意药剂的抗性及作用机理的互补。比如,一些地方长期使用多菌灵防治小麦赤霉病,由于药剂产生抗药性,效果很不理想,就必须加大用药量,或更换别的杀菌剂。如戊唑醇、咪鲜胺、氰烯菌酯等。


    同时注意不同作用机理药剂的正确使用,混合用药或交替用药,确保所使用的药剂具有内吸治疗、保护铲除的多重功效,全面阻止病害蔓延。


    如果已经下雨,麦穗上1天左右能干,赤霉病的威胁并不是很大。建议只要能进地打药,就赶紧喷药防治赤霉病。


    二、小麦白粉病


    连续降雨不仅会带来赤霉病,白粉病也会趁虚而入,咪鲜胺,三唑酮,烯唑醇,丙环唑、醚菌酯等,均可防治白粉病。

     


    ▲小麦扬花期白粉病


    在小麦的抽穗扬花期,小麦白粉病发生后期,可用15%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-100g/亩、30%醚菌酯悬浮剂400ml/亩、25%咪鲜胺乳油50-60ml/亩、6%戊唑醇微乳剂 200ml/亩、12.5%腈菌唑乳油3 000?5 000倍液等均勾喷施,间隔7天再喷1次。


    三、小麦锈病


    高温高湿利于小麦锈病的发生。据悉,受近期有利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,小麦条锈病在黄淮海麦区快速扩展蔓延。发生范围广、流行扩散快,河南、山东、陕西、安徽、江苏、山西、河北等均有小麦条锈病报道。


    小麦条锈病的主要特征:主要发生在穗部以下2-3片叶子上,其次是叶鞘和茎秆。在叶片正面出现与叶脉平行、且排列成行的鲜黄色长条状病斑,像铁锈似的,又像缝纫机轧过的针脚一样,呈虚线状。”

     


    未来10天,华北、黄淮等地有降雨,加之各地普浇灌浆水,增加田间湿度,有利于小麦条锈病扩散流行。


    防治方法:每亩用12.5%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-50克或430克/升戊唑醇悬浮剂10-20毫升/亩或25%丙环唑乳油30-40毫升/亩兑水30-50公斤均匀喷雾,发病严重地块,隔7天再喷一次。要依托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进行防治,确保防治效果。


    四、蚜虫


    抽穗扬花期还要注意提防蚜虫的为害。要知道,小麦扬花期,蚜虫也很容易泛滥的。


    防治方法:亩用10%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、50%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~15克或25%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克,兑水30公斤,于上午露水干后或下午4点以后均匀喷雾。 若同时加入25%戊唑醇乳油50毫升或12.5%烯唑醇可湿性粉剂50克,可兼治赤霉病、白粉病、叶枯病、叶锈病等小麦中后期病害,达到一喷多防的效果。   

       

    补充:究竟如何判断小麦的扬花期?

     

    ▲将要扬花的麦粒


    图片中的是小麦的子房,上有未伸出去的花药,还没有扬花,将要扬花。中午前后,到田里应该能看到有正在扬花的颖花。

     

    ▲处于扬花期的小麦


    再次提醒麦农,5月上旬,无论小麦正在扬花还是没有扬花,都要抢在连续降雨前用药防治赤霉病

    文章来源/农药助手

    猜你喜欢
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